鳳凰山山城位于遼寧省丹東鳳城鎮東南5公里的鳳凰山和高麗山之間,南距沈丹鐵路邊門車站2.5公里。
鳳凰山山城是一處高句麗時期(公元前37~公元668年)的山城遺址。該城利用左右兩山的懸崖為壁,山勢低凹處以楔形石塊壘筑城墻。
鳳凰山山城沿山脊逐段修建而成,平面呈卵形,周長近16公里,F存較完整的城墻2355米,倒塌的城墻5170米,其余部分則以懸崖峭壁為墻。城墻墻基寬5~6米,頂部寬3~4米,高5~8米。墻體以楔形塊石砌筑而成,全城辟有南、北、東3座城門。遺址內還發現有點將臺、烽火臺,高山哨所、旗桿座、水井以及采石場等遺跡。
公元 404 年(東晉安帝元興三年)中國東北古代少數民族高句麗割據遼東,設烏城州(又叫居城)。烏骨城建在鳳凰山上,即鳳凰山山城。這山城上面的古長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高句麗的發源地在渾河流域,鴨綠江中游的恒仁和集安地區。史書中記作“高句驪”,簡稱“句麗”或“句驪”,是公元前1世紀至7世紀時期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代民族。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鮮卑分支,著胡服善騎射與種大米腌泡菜的高麗無一毛錢關系,曾入侵朝韓占領割據大片土地。
城內廣闊,北部有積石墓群,東部地勢平坦,多有建筑遺址,出土有繩紋和指壓紋瓦片,具有高句麗的特征。西北部有高埠,通稱點將臺。埠下有河水由北向南蜿蜒而下。
古城里鳳凰山城南西各口用土石橫筑一高壁.城有外城和內城,外城城沿山脊逐段而修,呈卵形,周長近16公里,F存較完整的城墻2355米,倒塌的城墻5170米,其余部分則以懸崖峭壁為墻。城墻墻基寬5-6米,頂部寬3-4米,高5-8米。墻體以楔形塊石砌筑而成,全城辟有南、北、東3座城門。城內有點將臺、烽火臺,高山哨所、旗桿座、水井、采石場等遺存。
1982年文物普查時,在鳳凰山北部發現外城,范圍雖不及內城規模宏大,但也可觀。
1963年9月30日,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鳳凰山山城,作為國家文物管理局第四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己修繕保護,至今未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