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城位于遼寧岫巖縣楊家堡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
據史料記載,晉、隋時期,高句麗人在岫巖境內構筑的山城有20多座,后皇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整個山城分內外二城,內城沿山脊而建,呈環形。周長2.8公里,城墻基寬5米,殘高3米至5米,頂寬3米。墻體外側均用50×30×20厘米左右經過加工的楔形石砌筑,立面整齊,橫行平直,縫隙嚴密,內用毛石插實。
山城設有東、西、南、北、西南5個門,東部谷口為正門,寬3米,進深4米,兩側門基大條石至今保存完好。此門是山城人馬主要進出口。山城北峰制高點有一圓形烽火臺,直徑5米,高約6米,四周用人工石砌成,內用毛石填實。
城的東面有3個方型馬面,北面和西面也各有一個馬面,都已坍塌。溝谷內有自然水源一處,溝谷東南側有幾處臺地,1987年泥石流曾露出與山城同時期的建筑遺址。正門墻基北側底部有石砌的泄洪口。
在內城的東南部有一半圓形外城,長2.3公里,墻體小而低平,南北兩端與內城相接,是內城的外圍城,以增強城防作用。
后皇城是一座高、堅、險的軍事要塞。從地理位置上看,山城西距海城的營城子100公里,東至鳳城的烏骨城95公里,形成遙相呼應、互相支援之勢,是隋、唐時期高句麗族在西線營建的主要軍事防御山城。
后皇城歷遭破壞,尤其是1958年修水庫到山上取石砌壩,破壞最為嚴重,東南部城墻的人工石盡被取走,用來蓋學校、建商店,甚至個人建房都來拆取城墻石頭。
1981年后皇城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后設有專人管理。后皇城對研究高句麗的發展史,研究岫巖地方史志,都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