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然(1898-1947),原名光宇,出生于吉林省龍井市,韓樂然少年時表現出繪畫方面的天賦。1919年3月13日,龍井爆發了反日示威游行,韓樂然積極參加了這次示威運動。同年春,韓樂然到海參崴,參加了由社會主義者組成的進步團體,開始接受馬列主義。
1920年夏,韓樂然和一些朝鮮共產主義者一起到中國上海,出版一些馬列主義書籍和刊物,宣傳馬列主義。同時,考上了著名畫家劉海粟在上海開辦的美術?茖W校,半工半讀。 1922年冬,韓樂然在上海拜見了孫中山先生。
1923年,韓樂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內最早的朝鮮族黨員。不久,根據黨的指示,他又加入了國民黨。 1924年春,韓樂然受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任弼時派遣,到沈陽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工作,時改名光宇為樂然。
為了建立工作點,在沈陽創辦了一所美術?茖W校,任校長。 1925年初,巾共北方局派任國禎到沈陽抓建黨工作,并同韓樂然正式建立了中共沈陽支部,韓樂然在沈陽期間培養的進步青年,多數成為沈陽第一批中共黨員。
1925年7月底,韓樂然受黨的派遣到哈爾濱,開展地下工作。 1926年末,韓樂然又奉黨組織的派遣到齊齊哈爾市從事建立黨組織工作。 1929年夏,韓樂然被黨中央調回上海,負責地下黨的財務工作。后經黨組織同意去歐洲。1931年,韓樂然來到巴黎,進入魯佛藝術學院學習。在法國期間,韓樂然加入了法國共產黨。魯佛藝術學院畢業后,韓樂然到瑞士、蘇聯、英國、意大利寫生、繪畫,幾乎走遍了整個歐洲大地。
1937年秋,韓樂然回到祖國,根據黨的決定,在東北抗日救亡總會(簡稱“東總”,在武漢成立,隸屬于中共中央長江局,受周恩來直接領導),負責宣傳和聯絡工作,成為“東總”9名黨組成員之一。
1939年4月,韓樂然到國民黨第七戰區司令部,被委任為少將指導員,負責山西、陜西等國共兩軍接觸地帶作雙方聯絡工作。 1944年晚秋,韓樂然一家遷居甘肅蘭州市。 1945年10月,為了挖掘、整理祖國燦爛文化藝術瑰寶,韓樂然來到敦煌莫高窟千佛洞,臨摹壁畫。 1946年春,韓樂然到新疆考察壁畫。1947年春,韓樂然再次西行考察。通過兩次人疆考察,韓樂然進一步認識到祖國西部邊陲是個亟待挖掘的藝術寶庫。他準備第三次人疆,把祖國文化寶藏挖掘出來,介紹給全世界時,不幸于1947年7月30日,因飛機失事而遇難。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