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橋,一個不起眼的古橋名

來源:未知 編輯:茫宇 發布時間:2020-03-29

我的家鄉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巖鎮江石村,有一座古橋,那就是牛市橋。我也不知它建于哪朝哪代,聽我祖輩口口相傳中說,應該是清乾隆年間就有此橋的。因巖里水河水流湍急,嚴重阻礙著人們的生活通行。再加之,那時幾乎都是外遷到此安家之人,條件差,造不了石拱橋,于是就在河上建一木橋,由于橋邊有一民間的耕牛交易市場,故此橋也就被取名為牛市橋。自此之后,我家鄉的地名也就隨這座橋的名字,被人們稱之為牛市橋了。在我家鄉人的土話中,老是叫它為"牛屎橋",不要說不好聽,而就是因為土話中"市"與"屎"諧音,聽到之人總覺好奇,總覺是牛屎造的橋,是世界上最臭的橋,因此名氣就大了。

我家鄉的地形類似于一艘船,左邊有巖里水河,右邊有赧水河,一年四季水量較為充沛,尤其是每逢汛期,兩河之水兇猛而來,古老的牛市橋這座木橋就招架不住了,因此是沖了又建,建了又沖,沒有辦法了,到嘉慶年間祖輩們就自籌錢兩自出勞力,將木橋改了一座用青石與青石相互嵌合在一起,并在其上建有廊道瓦檐的廊道式石拱橋,這也是祖輩口碑相傳中才知道是他們自己出錢出力建起的橋,如果不是口傳之說,我是不敢妄自夸詞亂講的。不過,幾經時代變遷,廊道瓦檐現已不復存在了,只剩得殘缺不齊的青石拱橋了。

有了這座青石拱橋,就方便了很多,來往穿梭的行人也就多了很多,在橋上廊道休憩的人也就多了很多,到嘉慶年間的牛市交易也就更旺了,從先前的乾隆年間的民間交易市場逐漸變成了官家指定的耕牛交易市場,接踵而來的牛市橋街道也就成了官道,做生意的商販也就聚積于牛市橋,當天交易不了的耕牛也就存放于橋邊的青山嶺旁一隅,這青山嶺旁一隅后來也就隨之被稱作為牛市嶺。聽祖輩講,當時廣西,貴州,廣東等外來商賈每天存放于此嶺的耕牛就有上百頭,可想而知,牛市交易的交易量是何等之大的。

牛市交易一直旺到了光緒年間。到北洋政府時期,由于各地軍閥獨霸一方,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節衣縮食,賣兒賣女,官家又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一見到東西就搶,一見到牛就殺,外地商賈哪里還有膽量牽牛來牛市橋做生意的,不敢,都不敢了,鼎盛一時的牛市交易就這樣越洗越縮了,衰敗了,徹底地衰敗了。就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村民曾想恢復牛市交易,也無回天之力了。

新中國成立后,縣領導為了解決我家鄉的水患問題,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將巖里水河道牛市橋段進行了改道。自此,古老的青石拱橋下面則成了一池塘之地,完成了其橋下引流河水的作用,橋上則成了老百姓夏秋體憩乘涼閑談說笑之地,昔日的牛市繁華交易則成了老百姓口中茶余飯后的傳說了。

聽祖輩講,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在一個寒冷的冬日,紅軍大部隊由綏寧途經城步西巖進攻武岡時,在牛市橋上及橋旁的佛廟內進行了短暫的休整,村民一下子突然見到有那么多當兵的人。起初,大家有點害怕,紛紛藏在家里不敢出門。后來,有一村中老者看到紅軍盡管衣著單薄,但紀律嚴明,絲毫沒有侵犯村民之物,于是則將村中之人喊了出來,并且很熱情地拿出家里的紅薯、蘿卜等東西送給紅軍吃。紅軍欲付錢給村民,村民見紅軍好,說什么也不肯收紅軍的錢。村民們還主動給紅軍指路,告訴他們前往武岡最近的道路。當紅軍大部隊離開牛市橋后,國民黨軍隊則迅速對紅軍后續人員進行了圍追堵截,雙方還在牛市嶺、召蓋沖、清水塘、四方園一帶展開了激戰。之后,國民黨軍隊擔心紅軍再次返回城步,索性在牛市橋旁屯兵幾日。國民黨兵痞得很,見到村民家中的豬就殺,見到雞鴨就抓,強搶惡要的行為讓村民嚇破了膽,紛紛躲進深山不敢出來。

在抗日戰爭晚期,日本人進駐武岡市后,沿牛市橋侵略城步縣西巖等地。我家鄉的村民砍倒漆樹放在橋旁,然后,壯勞力則藏于深山之中,留下老弱病殘者于村中看守。日本人屯駐于牛市橋旁,因不識漆樹,拿來生火做飯,燒水洗澡,被漆樹熏之滿身皆生漆瘡,癢痛難受,還以為是村民對其放毒。因此,日本人不得不驚慌離開村中到其它地方去了。村民見日本人走后,紛紛返回村中,并且還對出主意的人給予了大大的表揚,說他抗擊有功,同時,也鼓舞了村民的士氣。自此之后,只要是聽到日本人來了,就不覺得恐懼了,并且還會一起想辦法與日本人斗志斗勇,搞得他們不得安寧,迫使其驚慌而逃。

還有,就是在牛市橋旁邊,因土地肥沃,水份充足,生長著一大片的柳樹。柳樹成林,樹干粗大。一到春夏之季,柳林枝葉茂盛,蟬鳴聲聲,鳥兒喳喳,河水潺潺,鵝鴨嘻戲,魚翔淺底,生機盎然,恰似一幅風景宜人,山水交融的長廊畫卷。其間,藏著一個美麗的傳說,那是舊時的一個古老的傳說,老一輩人代代相傳下來的。話說:柳林因生長年代古老,時間一久,便有一棵老柳樹修練成精。她見人間炊煙四起,雞犬相聞,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繁華一片,深受感動,想體驗一下人間生活。于是就在某個盛夏傍晚之時,搖身一變,化作一位漂亮端莊的姑娘,來到人間,行于牛市橋街中,往來于商鋪買賣中。時間一久,便與村中之人相熟而交了,一到傍晚炊煙起時,她便進入村里農戶家中借鍋生火煮飯。今天到這戶人家中借鍋生火煮飯,明天到那戶人家中借鍋生火煮飯,輪番借之。起初村中之人沒防,相熟之人借鍋煮飯也無所謂,不礙事,借就借唄。但是時間一久,村中長者覺得這姑娘有問題,便問姑娘哪里人,住哪里,年方有幾,等等之類的話語。柳樹精姑娘說,她來自柳樹林的,沒父沒母,獨自一人生活,才來到村中借鍋生火煮飯的。村中之人還是有些不解,總覺得這姑娘一到傍晚時分就出來,好生疑慮的,便不問她了,只是暗中窺探。果不其然,村民發現姑娘借鍋生火煮飯后便進了柳樹林中。村人追尋之,也不見其人。村中之人才曉得這位姑娘不是凡人,肯定是柳樹精仙子。于是,便在柳林旁給柳樹精仙子燒了紙制的鍋碗瓢盆等用具。她知道自己的身份被凡人識破了,自此之后,柳樹精仙子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村中了。后來,村中之人,總是拿柳樹精仙子來嚇唬嚇唬那些好耍晚歸的小孩,說是怕不怕柳樹精仙子帶走。有些膽大的小孩照常耍他的,不怕。有些膽小的小孩就有點怕,一到傍晚則趕緊回家了。由于年代的久遠,牛市橋現在的柳樹也沒有多少了,只存赧水河旁還有一小片柳林,橋旁的幾棵大的古柳樹也只有一棵活著了,其它幾棵古柳樹也相繼自然地老死了。

我家鄉的這座牛市橋,它不是一座簡單的用青石與青石相互嵌合在一起的拱橋,它是一座見證歷史的青石拱橋,它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它有過繁華的耕牛市場交易,它也目睹過紅軍打擊國民黨反動派以及村民抗擊日本人的英勇事跡。

其實,我想,作為后輩應多點時間去關心家鄉這座青石拱橋的歷史,不光只是傳承橋文化,傳播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而且還要傳承紅軍的革命精神,以及中華兒女抗擊日寇的英勇無畏精神,這才是至關重要的。(作者:劉岳鋒 肖妮娜)

分享到:

上一篇:蒙古貞文化如何傳承和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

返回首頁

更多>>相關文章

更多>>圖片文章

白倮寨里不一樣的彝族風情
體驗苗族特色風俗
無量山宴席間的靚麗風景
錦繡瑤山風情瑤寨

精彩推薦

更多>>民族文化

中國的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國傳入的,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國際上占有...[詳細]

更多>>民族旅游

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位于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1公里處,距銀川市東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詳細]
廣西容縣真武閣在城東繡江北岸,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閣下有石臺,稱古經略臺。樓閣平面矩形...[詳細]

更多>>民族飲食

更多>>民族新聞

更多>>民族工藝

免费国产a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