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風俗

來源:本站原創 編輯:師志敏 發布時間:2016-02-23

保安族的服飾

保安族的男子,平時喜歡戴號帽(用白布或黑布做的一種圓頂布帽),穿白衫,套青布背心;在喜慶節日時,戴禮帽,穿翻領大襟長袍,榮腰帶,系腰刀,足登高統馬靴,顯得威武瀟灑。這種袍子很象“藏袍”,但又有別于“藏袍”,而是比“藏袍”稍短,還有不同寬度和不同色彩的“加邊”。腰帶的長度一般都是圍腰三圈還須外露一尺汗大約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長。冬季穿翻領皮襖,多褐色。婦女喜歡顏色鮮艷的衣服:上身多是大襟襖上套"坎肩",長袍一般剛過雙膝,衣袖和褲邊也都有不同花色的“加邊”?傊,過去的服飾都較寬大,都有各色"加邊",這就是男子冬天穿的白皮上衣,往往出加是紅色邊子,顯得格外英俊。此外,婦女們還喜歡戴蓋頭,通常少女戴綠色的,婚后戴黑色的,老年戴白色的。

保安族的婚姻

解放前,保安族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夫權思想占統治地位,有“天是一大天,丈夫是一小天”的說法,婦女在家庭中處于從屬的地位,受男子支配,處理重要事情要向丈夫討“口喚”(充許之意)。若夫妻不睦,男子可任意提出離婚,但婦女沒有提出離婚的權利。離婚后,婦女可以再嫁,俗稱“夫嫁由父母,后嫁由自己”。婦女無繼續權。男死無子,寡婦改嫁后,家產歸親屬。解放后,保安族男女婚姻獲得了自由。

保安族的喪葬

保安族實行土葬,但不用棺槨。一般是早亡午葬,晚亡晨葬,“麥體”(尸體)停留最多不超過一天。人亡后一般要請阿訇念經,要“抓水”(洗尸)、“穿長凡”(用白布裹尸),然后移科“塔”(清真寺內用的公共抬尸匣)抬往墓地,實行埋葬。葬后三天,家里人還要去墓前悼念,以油香等食品分贈親友,以示對亡人的追悼。 婚姻 解放前,保安族盛行早婚,一般是男十七歲,女十五歲即可成婚;橐龆嘤筛改赴k,媒人說合。其主要過程是:先由男方請媒人說親,接著是下聘、認親,最后結婚。財禮各自繁多,用費較大,就拿手茶(干禮)一項,是低需五十至一百元等;槎Y大都選?“主麻日”舉行,當日是由男方親明數十人組成迎親隊,和新郎一道,牽著披紅掛彩的馬前往女方迎親,首先由女家說"賽倆日"(問好問安之意),接著進行結婚祝福儀式,還要撒核桃、紅棗,凡是賀喜的來賓都要索取一份,表示合家吉祥如意、紅喜臨門,夫妻和睦相處之意。同時女方的親朋和村上的年輕人向新郎索要“奴古目哈”,并將迎親來的人先后拉到院中,用鍋黑給他們涂花臉,表示祝賀。事后,女方的部分青年人還要隨男方迎親人迎男家,又給新郎的父親臉上涂鍋黑表示祝賀。同時,還把新郎的父親抬回女家,請至院中坐定,此時,新郎的父親迎出,和親親見面問好,除說些客套話外,還要在男方親家面前跪定,請求寬恕“教女不嚴”之情,爬在地上以示愿受責罰。男女親家隨即順手拿起宴旁事先放好的鞭桿,重責二十下后離開女家迎回。這時,新郎始由自己的送親隊伍送往男家。當新娘離家時,要向行進中的后方拋撒五包糧,以示將幸福留給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新娘到達男方家門時,男方的青年人截住馬頭不讓進門。這時,女方的送親隊伍,必須有一部分人開辟,一部分人保護著新娘的親屬,拖著新娘沖進男方的大門并送入新房。此時,門前路旁鞭炮齊鳴,新郎也站在大門房頂放炮,表示消災除邪,吉祥如意。新婚之夜,村里的年輕人聚集在院子里唱"宴席曲",歌聲此起彼落,有問有答,娓娓動聽,直至深夜始告結束。新娘過門后,三天不食男家的飯,由女家送來,以示父母對女兒的關懷。

分享到:

上一篇:拉祜族的風俗習慣   下一篇:新疆回族的風俗習慣

返回首頁

更多>>相關文章

更多>>圖片文章

簡述毛南族食俗
苗族刀梯風俗
苗族男女的婚姻離不開糍粑
土族風俗習慣

精彩推薦

更多>>民族文化

中國的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國傳入的,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國際上占有...[詳細]

更多>>民族旅游

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位于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1公里處,距銀川市東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詳細]
廣西容縣真武閣在城東繡江北岸,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閣下有石臺,稱古經略臺。樓閣平面矩形...[詳細]

更多>>民族飲食

更多>>民族新聞

更多>>民族工藝

免费国产a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