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對類風濕的飲食療法

來源:本站原創 編輯:師志敏 發布時間:2016-01-29

類風濕病是種病因不明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疾病,以反復發生關節腫痛,逐漸形成關節畸形為特性。對于病因和發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其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病變的產生是這種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對機體所產生的損害,F代醫學治療本病方案較多,但這些治法大多采用控制炎癥來緩解癥狀,無法徹底治愈。

藏族醫學認為,龍、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如果這三大因素保持平衡和協調,人體就健康;如果這種平衡和協調遭到破壞,人體就會生病。因此,藏醫臨床診治疾病,是根據龍、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衡情況,辨證地制定治療方案。藏醫理論認為,風濕病是由培根和龍失調所致;颊呷糸L期感受風寒,過食冷涼,油膩及甜食,或進食過飽又不活動,或生活環境潮濕,衣著單薄等,致使生理性的培根及龍偏盛,三大因素間的平衡和協調受到破壞,使五谷精微分化不純,從而引發黃水侵襲肌膚、筋膜、筋骨關節腔隙而致病。因此,藏醫對此病的治療常從飲食、起居行為、藥物、外治四個方面調理。病癥較輕時單用飲食或起居行為調理即可。

對于類風濕的飲食治療,藏醫要求類風濕患者的膳食以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鹽、中熱量、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藏醫《秘絕外遺》一書寫道“忌高鹽糖奶陳腐食,新鮮陳舊肉酥油,油膩難消類與酒,避免烈日沉睡寒潮受。新鮮炒面白青稞,面米為主進素食,如此配合方有救!薄端牟酷t典》“秘訣部”第五十八章中還有“青稞煮粥豆類和大米,黃牛乳酪苦菜涼開水,性溫性輕飲食相適宜。酸腐性沉性辣與油膩,視為毒物常忌之”的記載,F代醫學證明,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中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會產生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癥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加重骨質脫鈣疏松與關節破壞。

藏醫治療此病時重視調理飲食,合理的飲食保證了營養的全面,增強抗病能力,同時限制可加重病情的飲食的攝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病情,促進康復的作用。

分享到:

上一篇:藏醫火灸療法的起源及具體操作   下一篇:沒有了

返回首頁

更多>>相關文章

更多>>圖片文章

藏醫藥悠久的歷史
藏紅花的真偽鑒別
藏醫概述

精彩推薦

更多>>民族文化

中國的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國傳入的,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國際上占有...[詳細]

更多>>民族旅游

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位于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1公里處,距銀川市東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詳細]
廣西容縣真武閣在城東繡江北岸,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閣下有石臺,稱古經略臺。樓閣平面矩形...[詳細]

更多>>民族飲食

更多>>民族新聞

更多>>民族工藝

免费国产a片久久